《土壤通报》创刊于1957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和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科学学术期刊。
历史沿革
1957年,《土壤通报》创刊,当年出刊1期。
1958年,该刊为双月刊。
1962年,从第4期起《土壤》并入该刊,刊名仍用《土壤通报》,双月刊。
1966年,从第4期以后,该刊停刊。
1979年,该刊复刊,仍为双月刊。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报道内容
《土壤通报》主要刊登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成果、专题文献评述、中国国内外新技术及学术研究动向等学术论文。
主要栏目
《土壤通报》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研究简报等。
读者对象
《土壤通报》的读者对象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与施肥、水土保持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管理工作者。
荣誉表彰
《土壤通报》是中文核心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辽宁省优秀期刊。
2008年,该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该刊编委会被评为“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通报编委会先进集体”。
办刊方针
《土壤通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土壤科技与国民经济相结合,为中国农...
查看详情
《土壤通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科学学术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文献综述等文章,内容包括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化学与土壤物理、土壤生物与土壤生物化学、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土壤培肥与改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旱作与农业节水、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评价与规划、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对于优质稿件,本刊将优先发表。
本刊向国内外发行。读者对象主要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
1. 来稿必须是定稿后稿件,文责自负。文稿必须是自主创新性成果,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据充分,表达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精炼。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也不得一稿多投、重复发表。
2. 稿件的体例格式请参考本刊近期刊出的论文和本刊网站下载中心的稿件模板。
3. 稿件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单位名称、所在省区、城镇及邮政编码及E-mail)、300-5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600-700词左右的英文摘要、3~7个关键词、以及正文和参考文献几部分。
4. 在关键词的下一行列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在中图分类号的下一行还要列出稿件的中、英文参考文献形式。在首页左下角以脚注形式标明文稿的来稿日期、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和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和通讯作者Email。
5. 文中表格采用三线表,数据纵栏列出。图表数据需进行统计分析。图件、照片清晰准确。图题、图注、表题、表头等同时用中、英文标注。图中文字用宋体6号字,半栏图宽度应≤75㎜。
6. 计量和单位。计量单位使用国家法定单位,且以g kg-1,g cm-3,kg hm-2等格式表示,不用圆点和斜线。外文字母、符号均需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公式中的外文字母、数码和数字符号等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7. 文后参考文献规则。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处以角标的方式标出文献编号。作者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面加等,作者3名以下(含3名),全部列出;英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姓氏全部列出且首字母大写,名只列出各字的首字母且大写。外文期刊要列出全名,不要缩写。文献类型的标志代码为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为磁带(magnetic tape) [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 [CD]、联机网络(online)[OL]。未公开发表资料可作为脚注标出。兹举例说明编排格式如下。
[1] 沈仁芳, 颜晓元, 张甘霖, 滕 应. 新时期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J]. 土壤学报, 2020, 57(5): 1051-1059.
[2] Peng X H, Zhu Q H, Zhang Z B, et al. Combined turnover of carbon and soil aggregates using rare earth oxides and isotopically labelled carbon as tracer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7, 109: 81-94.
[3] 刘 晖, 刘 杰, 张玉玲, 等. 外源水稻根系和茎叶碳氮在稻田土壤中释放的特征[J]. 土壤学报, DOI:10.11766/trxb201909260505/2020-03-3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19.p.20200327.1937.005.html.
[4]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5] 刘 威.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8. 为核实来稿署名的真实性,新到稿件本刊将及时邮件通知稿件中所有的署名作者。作者投稿时务必通过“添加更多作者”菜单栏填写每一位署名作者的信息,其中E-mail信息为必填项。
9. 本刊来稿初审通过后经审稿专家审查并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如无特殊情况须在(自通知之日起)30日内返回本编辑部,否则作自动放弃处理。
10. 本刊印刷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在稿件于本刊纸质版刊登后一次付清。不同意在光盘版和网络版发表的文稿,请勿投给本刊。
11. 文稿能否刊用,将在来稿后3个月内通知作者;不予刊用的文稿不予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12. 本刊网上投稿。本刊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或纸质投稿。
本刊编委会的通讯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沈阳农业大学《土壤通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10866。